百岁学者健思健笔 《留美杂忆》青史存真
—— 敬贺钱存训教授百岁华诞 宗鷹
百岁人生,已属稀见。世纪学者,依然健笔,研究著书,更是奇迹。钱存训教授百岁华诞之际,一再拜读其新著《留美杂忆》,倍添敬佩之情。
在美国华人学术界,不但在自然科学和科技领域,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园地,也涌现许多杰出学者、教授、专家。虽然在人文社 会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关注不多。其实,华人在这方面的成就相当显著突出。钱存训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何以能够成功?《留美杂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世纪之忆――精心结晶
1994年,我有幸专访,领悟他的精神业绩;后来,我又有幸参与各种与他相关的活动,见证他的成功。
2007年11月1─4日,由南京大学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信息管理系、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协办的“中美文化交流与图书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存训图书馆开馆典礼”,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隆重举行。钱存训教授挚诚回馈祖国和母校当年的金陵大学(後来合并於当代南京大学),捐赠自己毕生珍藏的大批图书。南京大学特别设立了钱存训图书馆。不便远行的钱教授,除了委托亲人出席外,专门录演讲音像在会上播放。
应邀与会者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 著名大学的东亚图书馆馆长、专家,其中多是钱教授的得意门生。还有台湾大学教授、专家,中国大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安徽大学等等的教授、学者、专家、馆长。承蒙芝大东亚图书馆周原馆长和南大张志强教授转达钱教授的盛意特别邀请,我这个图书馆专业门外汉,有幸应邀出席并发言。由台湾传记文学于2007年10月20日出版的《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繁体字版,在研讨会上分赠,我得以初读领悟。其后,《留美杂忆》的简体字版先在北京《万象》杂志发表,2008年12月1日由中国大陆黄山书社出版。
如果说,在研讨会上播放的钱教授演讲音像,是其人生和学术的高度凝练的概括,那么《留美杂忆》就是具体细致的忆述。这虽非封笔之作,他依然在健思健笔编写其他作品,不过显然是其漫长人生的总结之作。
《留美杂忆》内容丰赅,笔墨严谨,收集广博,图文并茂。正文共分“国内经历”、“定居芝城”、“工读十年”、“坐拥书城”、“教研一得”、和“退而未休”等六章。他的高足、著名学者许倬云教授作序,说钱先生的成就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人生最高价值,即“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附录共分“家世渊源”、“先德遗墨”、“作者生平”、“著述评论”、“师友怀念”和“福杯满溢”六部分。 其中,“家世渊源”、“先德遗墨”是他辑录的资料。“著述评论”中,列入《书于竹帛》,《中国科技史:纸和印刷》两本名著和其他专著的写作缘起,“师友怀念”则是他过去撰写的忆念文字。“福杯满溢”辑录其夫人许文锦女士的文章,遗憾的是简体本出版时,这已经成为钱夫人的遗墨。“作者生平”辑录有关钱存训的传记、访问和其他述评。
身世之忆――揭示渊源
从正文的“国内经历”,到附录的“家世渊源”、“先德遗墨”,都是他身世之忆,既为留美六十年作铺垫,也揭示留美成就的基因和渊源。
1910年,他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由于书香世家的基因,国内教育的渊源,和个人研究的基础,即与图书事业和图书科技文化学术研究结下深缘。在南京金陵大学(现为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直到任北京图书馆南京及上海办事处主任,他已经是当时国内颇有成就、显露头角的图书管理专才。
多年来,我深感钱教授有与一般学者大不相同之处, 那就是对社会,文化,国际交往,和对西方意识,持有一种凛然的正气和正义。从不锋芒毕露,但极潜沉深蕴。许多研究者和评述者,往往对此忽视甚至无视。他何以能如此?在《留美杂忆》中,着墨不多,但有所揭示。“国内教育”开头忆述:“我的青年时代,先逢五卅惨案,接着就是北伐、日本侵略满洲,开始叫嚷‘打倒帝国主义’的大时代。因此我从中学时期便接触到革命的意识”。他参加青年学社,主编《青年旬刊》,鼓吹革命。被军阀逮捕,虽然获得释放,但活动断了线,正义意识却矢志不移。
后来为北图的“善本运美”,又为他的人生和事业带来重大转折和契机。抗日战争时期,抢在日寇掠夺之前,把一百多箱中国珍贵图书转运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他为中国图书和文化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也伏下了中美图书和国际文化交流结缘的机会。
1947年,他受当时中国教育部指派赴华盛顿接回当年运美的“善本”。因国内战争爆发而未能成行。后来以交换学者的名义应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邀请来美。
历程之忆――丰碑留真
在美六十年,书中以“定居芝城”“工读十年”“坐拥书城”“教研一得”“退而未休”五节忆述。从时段性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三方面:一、工读岁月,边工作,边攻读。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二、工读岁月,包括出任芝大东亚图书馆馆长,担任芝大学东亚语言文明学系及图书馆学研究院教授,夏威夷大学访问教授。在管理和教学同时,开展学术研究。三、研着岁月,退而未休,担任芝大东亚语言文明学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科技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中国国家图书馆等顾问、中国出版服务公司董事长,除了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外,继续著书立说。很多重要学术著作特别是《中国科技史:纸和印刷》的完成,和《书于竹帛》的增订都是在1978年退休以后所完成。
居美六十年,他主要树立了三个丰碑,图书管理,著书立说,教学育才。《留美杂忆》之作对此真实陈述,自我评价谦虚谨慎。但熟悉其情的人们,可以体悟到丰碑如何树立起来。
图书管理方面,芝大东亚图书馆的建树, 是他促进“由中向美”的文化交流丰碑。一所简陋的、藏书不丰而缺乏整理的远东图书馆,在他和继任者精心管理经营下,成为拥有六十万册图书的北美第一流东亚图书馆之一。这个丰碑的基础由他奠定。
教学育才方面,他也堪称一个典范,树立了育人丰碑。在汉学入门中,他是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目录学》和《中国史学方法》课程也有独特建树。尤其《中国印刷史》教研班,极有开创性。精英群起,后继人众。他的高足不少颇有成就,主管美国重要东亚图书馆大有其人。如今郑炯文掌管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这个西方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学东亚图书馆。马泰来执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潘铭博士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中文参考工作。香港和台湾也有他不少优秀门生。
科研学术方面,也树立著书立说丰碑,以《书于竹帛》《中国古代书史》《中国科技史:纸和印刷》《中国纸和文化印刷文化史》等等著作为代表,还有《中国书目解题汇编》、《古代中国论文集》、《区域研究与图书馆》,《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等重要著作。他着力论证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对汉字的特色、书籍和各种文字记录的载体、造纸印刷等的传播与演进,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做出开创性的研究与定论。 《中美书缘》、《东西文化交流论丛》则着重在文化交流。其论著深邃独到, 自成一家,堪称“钱学”。
挚爱之忆――情操垂范
《留美杂忆》,既是严谨之作,也是挚爱之作。家情国怀,均是挚爱。所不同的是,浓笔抒家情,淡笔蕴国怀。
家情挚爱,溢满全书。而且特意在附录“福杯满溢”中辑录了钱夫人许文锦女士《福杯满溢》、《永恒的爱》、《爱是舍己》、《我的见证》、《金色年华》和《受洗经过》等六篇文章。
1916年出生在南京的许文锦是有名的才女。他们1936年结婚,携手走过漫长人生。书中多次深情地写到,“结婚后多得她的相辅相助, 改变了我的一生。”“如果我有少许成就,一切都应归功于她的相助”。钱教授主管芝大东亚图书馆之初,得到她全力协助。钱教授任教时,她又像慈母一样关照许多来到异国他乡的华裔学生。她也是芝加哥大学开设现代汉语教学的首创者。当今美国一些汉学家和汉译家,当年都曾受教于她。她还是在华裔孩子首先创办周末中文学校的先行者。对钱教授来说,她既是“贤内助”,也是“能外助”。
钱教授写的《贺金婚》浓情尽显:
回忆良缘缔金陵,转瞬五十年;
阴晴圆缺,同形共影,主内相依。
千丝万缕,生生世世,无限缠绵;
如琴如瑟,人间伴侣,天国神仙。
2008年4月,钱夫人仙逝,钱教授何等大悲深哀,人们可以想象和共鸣。
六十年来,美国特别是芝加哥大学,为他提供了安居乐业、建功立业、学术研究的良好条件,他深深感激。作为炎黄子孙,他无时不深深怀念祖国。
1994年,我第一次拜访他,就听到他挚情地说:“离开祖国时间越长,思念越深”。不是那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肺腑之间的深蕴。在他发掘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中,时时寄寓着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真情。《留美杂忆》中,《重踏故土》一节,表面上是淡笔,实际上挚情充溢字里行间。听到一位美国副经理高唱中国国歌,他“至今犹觉余音缭绕”。1979年“我在出国三十二年后第一次踏上祖国故土,心情的紧张和兴奋,不言而知”。淡笔托浓情,挚爱伏心底。最近他的故乡《泰州日报》发表了一篇访问记,有他的亲笔题字说:“离乡日久,思念更深”,可以证明。
《留美杂忆》让人们进一步体会到:钱教授的杰出贡献固然在于他揭示了中国造纸和印刷科技在世界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科技史》大系中独自写作全册的第一人,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最近香港《明报月刊》发表的一篇书评说2008 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采用竹简、造纸、印刷作为主题,是受到钱教授《书于竹帛》及《纸和印刷》两本名著的影响,可谓名不虚传。
高尚情操,日月同光,照亮今人,垂范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