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政治的直隱

宗 鷹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傑出教授、思想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埃默里·埃裏亞德是,當代美國著名的文學研究專家、美國研究協會 (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主席。其研究領域涵蓋悠長歷史領域。早期美國文學、新英格蘭清教時期文學與政治,黑人文學,當代美國文學,多元文化主義與美國社會,小說與政治等諸多方面。成果斐然著述豐厚,在國際美國文學界享有盛譽。影響最大的是他主編的《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和《哥倫比亞美洲小說史》。我既無能力也無時間完整地研讀他的原著。只是粗淺地受到他一些精到的論述感發啟迪。

他對美國社會思想文化的深入觀察和剖析,頗為讓我心靈震動。來到美國深感,「為藝術而藝術」「為文學而文學」「為小說而小說」頗為流行突出,高唱入雲。儘管我也略知美國也曾出現過不少「政治小說」,但對「為小說而小說」難以破惑。埃裏亞德教授長期關注於美國作家那些,「對美國的各種不滿和他們用何種技巧來揭露和解析美國意識形態及文化方面的問題的爭論」。他揭示了美國小說、文學,與社會思想、政治的聯繫。依照他研究,重大政治事件一直影響著美國小說內容。 關鍵在於政治對小說的「影響」或「左右」,小說對政治的反映或表現,「隱晦」與「直接」交錯中平衡。

在《革命時代的作家們》一書中,他理清了這種交錯平衡的變化軌跡。1770-1840年間的美國作家將自己定位於「美國歷史上第一批專業作家」,「將創作出既能教育讀者又能愉悅讀者的文本作為自己使命」。「試圖通過作品向讀者揭示現實中的政治真相」。隨著時代、情勢而變化。「接下來的幾代美國作家,致力於採取一些策略,創作出富有交錯複雜意義層面的敘事文體,以反擊政府炮製的官方神話和民族小說」。1890-1930年代裡,出現了諸如《湯姆大伯的小屋》、《叢林》之類「政治小說」短暫繁榮。1940 年代新批評派的崛起,認為偉大作品所蘊含的文本意義具有普遍性和超驗性,沒有任何政治意義,將那些小說擠到邊緣。 1990年代好萊塢出現了對政治虛構作品的關注,直至911事件後電影製作者轉向「愛國主義」和「懷舊色彩」。很多人認為,在國難當頭之時,對國家、特別是對政府的政治幽默和批評將會對國家安全和團結造成威脅。而美國目前正經受著17世紀以來一直維繫著意識形態和文化的信仰體系的巨大挑戰。911事件帶來了對政治神話破滅的現實的擔憂。

一般人由此產生「非政治」「超政治」小說之誤解。埃裏亞德卻認為,只有小說體現或表現政治的形態、方式、顯隱之別,而非政治意識內涵有無之別。複雜的事物,豈能簡單解碼?或直接或間接,或明義或隱晦,豈能等同「有無」?真該深長思之悟之。

类似文章